地骨皮功效与作用功效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药性为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1.清热凉血:可用于热入营血,舌绛烦渴及斑疹吐衄。如温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可配伍玄参、丹参、连翘等药物;血热吐衄者,可配伍大黄同用;血热便血、尿血者,可配伍地榆同用;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者,可配伍益母草同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药性为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

1.清热凉血:可用于热入营血,舌绛烦渴及斑疹吐衄。如温病热入营血,壮热烦渴,神昏舌绛者,可配伍玄参、丹参、连翘等药物;血热吐衄者,可配伍大黄同用;血热便血、尿血者,可配伍地榆同用;血热崩漏或产后下血不止,心神烦乱者,可配伍益母草同用。

2.养阴生津:可用于阴虚内热,骨蒸劳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以及肠燥便秘。如阴虚内热,潮热骨蒸者,可配伍知母、地骨皮同用;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津已伤,邪伏阴分者,可配伍青蒿、鳖甲、知母等药物;热病伤阴,烦渴多饮者,可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药物;阴虚内热之消渴,可配伍黄芪、山药、山茱萸同用;温病津伤,肠燥便秘者,可配伍玄参、麦冬同用。

本品性寒,可养阴生津,故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冯雷审核

1、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为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西南人民夏季消暑必备食物鱼腥草也是这个科的。三白草的茎顶端靠近花序的2-3枚叶子变为白色,形似花瓣一样,野外证实有吸引传粉者的作用(BoSongetal.,2017),三白草也得名于此。

2、(三白草的白色部分不是花瓣,而是特化的叶子,可以看出它与下面的叶子有着完全相同的叶脉)

3、三白草全草药用称三白草,其中根茎入药称百节藕。性味辛、寒(类似于鱼腥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内服治疗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泌尿疾病和各种水肿;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痈疮疖肿等各种皮肤问题。

4、中文名:三白草(中国植物志-中文官方名)、塘边藕(岭南采药录)、过塘藕(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白面姑(南京、四川、贵州、云南)、水九节连(江西)、百节藕(江苏、湖北)、白舌骨(贵州、云南)。

5、拉丁学名解释:Saururus:<阳>三白草属[(希)sauros蜥蜴+oura尾]指花序的外观似蜥蜴尾──三白草科;chinensis:中国的。[引自《植物学名解释》]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称为“生地黄”、“干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尿血、咳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生地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者不宜使用。

1.对血液系统作用:地黄具有止血和促进血细胞增殖的药理活性,同时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球和血小板来抗炎。

2.对免疫系统作用:地黄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生地黄经蒸制后成为熟地黄,能改善学习记忆,具有一定的益智作用。

4.对肾脏的作用:地黄对肾脏有明显的缺血保护作用。

5.降血糖作用:地黄在中医药领域一直用于治疗消渴病,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6.抗衰老:地黄可以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影响酶活性和抗氧化来延缓衰老过程。

7.对内分泌的影响: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临床观察发现,地黄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阳亢的副作用。

生地配伍鳖甲、地骨皮:有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心热、夜间尤甚,口干而渴等属阴虚内热者。

生地配伍生侧柏叶、生荷叶、生艾叶: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一切出血症候。

生地配伍大黄:既清热凉血;又能通便泄热。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以及热结津枯之便秘等症。

生地配伍木通:有清热生津、泄热而不伤阴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经有热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疮;心热下移小肠而致之小便短赤。

生地配伍熟地:能补血凉血止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治疗津伤、阴亏、血虚之口渴、便秘、头痛头晕、烦躁、失眠、持续低热以及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生地配伍玄参: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治疗热入血分之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热盛伤津之心烦口渴、大便秘结以及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夜寐不宁等症。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