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对五脏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本药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1.泻下攻积:治疗实热积滞秘结等胃肠积滞证的要药,用于热结便秘,症见高热神昏者;还用于湿热痢疾初起、食积泻痢等症。2.清热泻火:可用于热邪亢盛引起的高热、神昏、烦躁等症;目赤、咽痛、...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胆退黄。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本药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1.泻下攻积:治疗实热积滞秘结等胃肠积滞证的要药,用于热结便秘,症见高热神昏者;还用于湿热痢疾初起、食积泻痢等症。

2.清热泻火:可用于热邪亢盛引起的高热、神昏、烦躁等症;目赤、咽痛、口疮、牙龈肿痛等脏腑火热上炎证;热毒疮痈等多种热毒证。

3.凉血解毒:可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

4.逐瘀通经:可用于腹内瘀血之癥积,妇女闭经、月经不调及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等症。

5.利胆退黄: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淋证等症。

1.孕妇、哺乳期及经期女性忌用。

2.虚寒、气血亏虚、无瘀血、无积滞、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者慎用

1.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不宜久煎;酒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大黄炭止血作用较好。

2.不宜与口服的红霉素、土的宁、利福平等同用;与淀粉酶、蛋白酶、胰酶、乳酶生等含酶制剂连用会影响药效。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冯雷审核

1、《神农本草经》云:“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2、陶隐居云:“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随非君,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3、目前药典所述,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功效为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4、多应用在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脾气虚;咳喘;四肢及脘腹疼痛;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物中毒。

5、甘草的大众用法一般是以调和诸药为主。

6、而炙甘草多为蜜炙,炙后加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之功效。

7、然甘草终归为药,使用时仍有注意事项,不在本题范围内,暂不讨论。

1、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守在电视机前,乐此不疲地看《大风车》,一首“大风车,吱呀吱呦的转”,伴随了我整个童年。《大风车》有一个主持人,叫“金龟子”,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以为她是他。

2、金龟子是一种昆虫,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是一种软体动物,学名叫做蛴螬。蛴螬是一种对很多农作物有害,它有一个特点,就是祛腐性,喜欢待在腐败的东西旁。农村喜欢用秸秆“沤粪”,用以作为农家肥,蛴螬就喜欢躲在这些“腐败”植物的下面,以至于我对这种生物心生厌恶,每每想起,一股呕吐感“油然而生”。

3、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蛴螬成为一味中药,一般的药方找不到,因为大多数医生不知道。虽然我知道这味药,但是也会尽量避免使用。

4、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就开始大量使用蛴螬,以至于到了汉代,对蛴螬的认识已经相对完善。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就收录了蛴螬这味药。古人是如何认识蛴螬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蛴螬“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5、从这些描述,我们不难看出,蛴螬可以活血化瘀,而且有较强的作用。因此蛴螬才可以主血瘀,治疗瘀血在胁下。恶血其实也是一种瘀血,中医还有衃,不是血的血,就是瘀血,恶血也是不正常的血,同样也是瘀血。

6、因为瘀血停留在体内,正常的气血不能流通,“不通则痛”,正常的脏腑、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出现疼痛。而瘀血本身也可以引起疼痛,停留在关节,关节就会疼痛,关节痛中医就称之为“痹症”。而瘀血停留在胁下,气血阻塞,因此胁下胀满疼痛。瘀血停留在胞中,影响女性月经的规律,除了痛经以外,还可以导致闭经,月闭就是绝经停闭。而瘀血停留在眼睛,则表现出视物模糊,眼生翳膜。

7、我们从蛴螬生活习性,也可以间接的推断它的药性。蛴螬善于打洞,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注定了蛴螬可以深入血分,能够打通经络,活血化瘀。

8、在《金匮要略》中有大黄蛰虫丸一方,治疗“两目黧黑,肌肤甲错”,瘀血已经伤及了人体的正气,瘀血严重到形成“干血”,再往下发展,则难以治疗。现在都不能只顾活血化瘀,更要兼顾人体的正气,仲景给出了大黄蛰虫丸,能够“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就用到了蛴螬,通经活络,化瘀生新,是非常巧妙的搭配。

9、虽是害虫,但是到了中医手中就是良药。万事万物,皆具五行偏性。人生于天地之间,偏性最小。古代中医先贤,采集天地品类,纠正人体之偏,这就是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