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黄芩功效与作用

黄芩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胸闷呕吐、脾胃虚弱、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胃胀。黄疸、肺热、咳嗽、高烧、烦渴、血热、痈肿、疮毒、胎动障碍等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血热引起的病变相结合。细花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常用燥湿中药材。近年野生资源贫竭,主要靠人工栽培品种入药。主产河北、山西、内...

黄芩是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引起的胸闷呕吐、脾胃虚弱、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胃胀。黄疸、肺热、咳嗽、高烧、烦渴、血热、痈肿、疮毒、胎动障碍等疾病均有良好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可与其他清热解毒、血热引起的病变相结合。

细花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常用燥湿中药材。近年野生资源贫竭,主要靠人工栽培品种入药。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以干燥根入药。

性味苦,寒。归心、肺、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泻火,清热燥湿,凉血、安胎等。民间及传统医药多用于以下疾病:

1、肺热咳嗽。2、温热病。3、目疾。4、少阳证。5、疔痈。6、湿温病。7、痢疾。8、热淋。9、吐血、衄血。10、胎热。11、崩漏。12、高血压(肝阳上亢)。

常用量3一12克,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酒炒清湿热,炒炭止血,枯芩清肺火,条芩清大肠火。注意!①、脾肺虚热,血虚腹痛,脾虚水肿,肾虚溏泄,血枯经闭,以及妊娠胎寒欲坠者,慎用或忌用。②、黄芩为苦寒之品,能损胃气而伤脾阴,若湿热火邪已去,不可滥用。

黄芩主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汉黄芩素和黄芩新素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利尿、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

特点:一、黄芩气薄味苦,清上泻下,走表达里,能清肺热、泻心火、降胃火、除痰浊、解肌热、拔疔毒,为燥湿清热,泻火解毒之要药。

二、黄芩苦寒之性,能燥湿热,通积滞,清胆热、燥脾湿、清心热、利州都、通小便、除热邪。

三、黄芩味苦性主寒凉,善泄亢盛之火以凉血,清胞宫之热而安胎,苦发之中能稗脾气,清泄而不损生机,除胎热不伤正气。为清热凉血安胎之圣药。

四、《医字启源》评价:“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泄肺中火邪上逆于膈上,补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1、黄芪中药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

2、黄芪别名北芪、棉黄芪,为豆科植物荚膜黄芪的根,其植株外观与药材外观不同,具体如下:

3、植株外观: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40-100cm,茎上部分枝,有棱,有毛。单数羽状复叶,托叶三角状披针形;小叶椭圆形或长圆形。总状花序生于茎的上部叶腋,花序梗比复叶长;苞片线状披针形;萼钟状,有黑色短毛;花冠黄色,旗瓣倒卵状长圆形;荚果半椭圆形,果皮膜质,光滑无毛,稍膨胀。花期6-7月,果期7-8月。

4、药材外观:黄芪药材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5、黄芪中药具有补益脾气、补益肺气、益卫固表、生津止渴、养血生血、行滞通痹、生肌敛疮的功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