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佩兰功效与作用

1、园林用途: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也可做园艺观赏用。2、佩兰是有一种很好闻的香味的,那根据它本身的这个性质,就有商家把佩兰制作成香袋。香袋有的可以放在身上,有的是放在衣柜里的,那还有的是被放在厕所里。如果制作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用处的。但是也是因为它的香味好闻,才能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薄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很大部分都是因为美食的装饰上,很...

1、园林用途: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也可做园艺观赏用。

2、佩兰是有一种很好闻的香味的,那根据它本身的这个性质,就有商家把佩兰制作成香袋。香袋有的可以放在身上,有的是放在衣柜里的,那还有的是被放在厕所里。如果制作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用处的。但是也是因为它的香味好闻,才能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

薄荷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很大部分都是因为美食的装饰上,很多菜,特别是在西餐里薄荷的出镜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如今薄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绿色保健品。所以在农村菜园的一角都会种上薄荷,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采摘食用。都市办公室里也可以放上两盆薄荷,夏天的时候摘几片叶子泡杯薄荷茶,或者冲杯薄荷柠檬茶喝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

薄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实实在在的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好处和方便,这个就要从薄荷的功效说起。

薄荷又叫鱼香草,是药食两用的蔬菜,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

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等。

除里药用外我们平日如何食用薄荷?

1、用作药物:薄荷油、薄荷脑,薄荷散等。都具有疏风、清热、解毒等功效。

2、用作茶饮料:夏天天气炎热,整个人昏昏沉沉的,摘几片薄荷叶来泡茶可以疏风清热、清热利尿。提神醒脑。

3、用作酒:用薄荷做的酒能够清热解毒、健胃清咽的作用。

4、用来做菜:炒肉时可以加些薄荷增加风味,还能增香去腥等作用。

薄荷虽好,也有禁忌:孕妇不适合食用薄荷,胃寒的朋友也不适合食用薄荷。

以下介绍两款用薄荷做成的美食:

需要食材:薄荷30克大米200克适量水

制做方法:大米洗净下锅煮,薄荷洗净,等大米煮开花后下薄荷一起煮熟即可食用。这道薄荷粥可以疏风散热,促进消化的作用。

需要食材:薄荷50克猪血250克盐生抽蒜小米辣

制做方法:薄荷洗净备用。猪血洗过后切成正方形小块备用。小米辣和蒜切末备用。

热锅下油爆香蒜末和小米辣,下猪血炒至8分熟,然后下薄荷炒熟,起锅前下盐和生抽调味即可。这道菜营养美味,能增进食欲,还很下饭。

广藿香属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虽然跟藿香只差了一个字,但是它们的作用确实完全不同的。

首先藿香有一个别名叫做土藿香,它被摘下来之后可以当做家常菜,味道很鲜美,而且藿香对人体肠胃的消化功能是非常好的,如果食欲不振或者消化不良的话可以尝试着吃点藿香改善。

其次,广藿香的气味虽然辛散但是一点都不浓烈,虽然它也被称为藿香,但除了能够增加人的胃口之外对呕吐、腹泻这些症状都是非常有用的,同时广藿香还能够祛热解毒,尤其现在夏天到了,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很多人怕热或者容易中暑,这个时候广藿香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那么你知道广藿香跟什么药材搭配的话比较合适吗?

广藿香可以醒脾、止呕,而半夏能够去除燥热之外也有止呕的作用,二者搭配在一起的话,对因为寒湿内阻引起的恶心、呕吐、腹泻有着很明显的作用。

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起来,很多人因此感到十分焦躁。尤其对于那些整天奔波在外面的人来说尤其难过,身体上不仅劳累,有些体质较弱的人甚至会因此中暑而病倒。除了这些情况之外,天气炎热带来的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胃口不好,那些油腻荤腥的食物尤其让人提不起胃口。这样长时间下去的话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伤害的。把广藿香和佩兰搭配在一起的的话就能很好改善这些情况。

广藿香微温,能够化湿和中、祛热解暑,佩兰也可以化湿解暑,这两种药材配在一起使用,对因为夏天炎热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中暑等症状都有很大的作用。

广藿香除了跟这两种药材搭配在一起,它本身也可以煎汤用于内服,但是熬煮的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否则效果就会被减弱。

广藿香虽然优点很多,但其实它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的。对于体质阴虚火旺的人来说慎用广藿香的,因为广藿香有伤阴助火的作用,所以阴虚火旺者食用之后只会加重自身的病情。

但是对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胃肠型感冒患者、中暑、晕车、船、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这些人群都是比较适宜的。

关于广藿香的相关知识就先介绍到这里,那么大家对于广藿香和藿香的区别有没有一些认识呢?了解了广藿香的相关作用和禁忌人群了吗?除了广藿香之外,中医里面还有很多中药是我们可能不认识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关注多加学习了!

徐雯吴艳清丁浩然修彦凤,《广藿香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Shanghai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7年10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