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草功效与作用讲解

补气药材有补益正气、扶助虚弱、强身却病的功效。补气作用以人参最强,黄芪、党参、白术次之,山药、扁豆、大枣、甘草最弱。人参长于益气救脱及生津,最宜于亡阳亡阴,失血过多之虚脱证;黄芪补中有升,长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治气虚下陷及卫虚不固之要药;党参善补中气及养血,适于脾胃气虚及气虚血少证;白术甘温苦燥,功善补脾燥湿,治疗脾虚湿盛之证;山药气阴双补,性较平和,能补脾胃、益肺肾,对脾虚泄泻,肺虚喘...

补气药材有补益正气、扶助虚弱、强身却病的功效。补气作用以人参最强,黄芪、党参、白术次之,山药、扁豆、大枣、甘草最弱。人参长于益气救脱及生津,最宜于亡阳亡阴,失血过多之虚脱证;黄芪补中有升,长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为治气虚下陷及卫虚不固之要药;党参善补中气及养血,适于脾胃气虚及气虚血少证;白术甘温苦燥,功善补脾燥湿,治疗脾虚湿盛之证;山药气阴双补,性较平和,能补脾胃、益肺肾,对脾虚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皆可应用;扁豆补脾祛湿而又祛暑和中;大枣擅长补脾养血,缓和药性,常用于气虚血少,及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甘草长于补中缓急,祛痰解毒及调和药性,多用于缓解挛急,调和药物偏性及解毒。人参、党参皆善补气,虚脱危重之证用人参,而一般虚脱证或气虚血少用党参。白术、黄芪皆有补气、固表、利水之功。白术香燥,能燥脾湿、益脾气、固表止汗、运脾利水;黄芪甘温、益脾阳、强肺卫、升阳利水。二者相须为用,相得益彰。就苍术、白术而论,白术长于补脾、止汗、安胎;苍术燥湿、发汗、明目。

辟汗草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辟汗草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对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都有着很好的功效,对于养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野苜蓿、品川萩、菔萩(《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铁扫把(《四川中药志》),散血草(《陕西植药调查》),省头草、野长生果、鸡头花草(《上海常用中草药》),鸡虱子草(《四川常用中草药》),黄花草木犀(《吉林中草药》),臭苜蓿、败毒草(《陕西中草药》),香马料(《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真东刹里(朝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全草。花期收割全草,阴干。

【原形态】草木犀(《释草小记》)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3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约5毫米,基部楔形,先端钝,边缘自基部以上有疏齿;总叶轴长1~2厘米;托叶线形,长约5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而纤细,具多数花;花小,长3~4毫米,具苞片与短梗: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黄色,旗瓣长椭圆形,长于翼瓣,翼瓣钝形;雄蕊10,9枚联合;雕蕊1。荚果倒卵形,下垂,具网纹,无毛。种子单一。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砂丘、山坡、草原、海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份】草木犀含挥发油、香豆精,又含脂肪油3.5~6.3%,果胶7.1%,木质素3.16%。干茎含油2~3%。

【药理作用】草木犀有抗疟作用:能使鸡疟的红细胞被原虫侵染的数目减少,适当用药,血片检查可以变成阴性,能破坏疟原虫的形态使之灭亡,但其破坏方式与常山、甜菜、奎宁等不同。印度草木犀食香豆精,小量毒性不大,大量可导致恶心、呕吐、眩晕、心脏抑制及四肢发冷。马、羊等牲畜食此草过多可发生麻痹。白香草木犀含紫苜蓿酚,故能延长血凝时间。叶、茎、根的提取物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根含皂甙,有溶血作用(pH在5.6时)。

1、世上最严谨的就是医学,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医也是极为严谨的。中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又尊重实践,一切以实际情况为重。

2、具体到古人关于药草功效的辨别,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

3、最早的时候没有理论,也没有经验,对药草只能去逐步实验。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4、后来随着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阴阳五行的理论。中医引进阴阳五行理论,结合前人的经验产生了中医自己的理论体系。

5、具体到药草上。先按照五行理论进行归经,再根据药物对人体的具体作用进行总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理论加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关于药草的功效,不是某个人拍下脑袋说出来的。要不然,出了问题谁对病人负责呢?

6、举个例子。比如熟知的枸杞子,网络上吹捧的滋补良药。枸杞子红色,味甘。依照中医的五行理论,红色应该归属心,味甘应该归属脾。

7、可是自古以来根据实际效果,医家都把枸杞子归经为:肝、肾、肺经。没有人同意把枸杞子归经为心、脾经。

8、然而现在,仍有很多中医生坚持按照理论把枸杞子归到心经、脾经。有补益心和脾的功效,只适合于寒性体质的人。认为枸杞子不但不会补益肝肾,还会因为促进心经而激发欲望,反而有损于肝肾功能。

9、中医尊重理论,也尊重实践。比如《神农本草经》里,除了对理论的论述,把很多药物的功效也记述下来。连药物的配伍,具体的使用,甚至连病人什么时间服药都详细论述。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病人的敬重和严谨。

10、古人很看重实践的,实践出真知。看看《神农本草经》里对用药时间的描述:“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11、您看明白了吗?古代和现代一样,都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准绳的。

12、对于药草的功效也一样。医书里记载的有的,在书中记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去做出判断。书中没有记载的,就要慢慢去实验了。(本文原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