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穴的作用与功效

1、阴交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作用:调经固带、利水消肿。2、阴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少关、横户、少目、丹田、小关,属于任脉的穴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本穴具有调经固带、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腰膝拘挛,肚脐周围疼痛,腹满水肿,小便不利、肠鸣腹胀,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小便不利,疝气,肾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阳...

1、阴交穴的准确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作用:调经固带、利水消肿。

2、阴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少关、横户、少目、丹田、小关,属于任脉的穴位,位于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上。本穴具有调经固带、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腰膝拘挛,肚脐周围疼痛,腹满水肿,小便不利、肠鸣腹胀,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止,小便不利,疝气,肾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阳痿,遗精,失眠,肠炎,前列腺炎,腰部扭伤,坐骨神经痛等。

3、临床上,阴交穴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其他穴位,如配石门、委阳,治少腹坚痛;配涌泉,治小肠气撮痛连脐,小便淋沥不尽。

4、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阴交穴,孕妇应慎用此穴。

5、1.请问老师,阴交穴的作用是否全面?

6、第2步:确定耻骨联合:沿下腹部前正中线垂直向下推,可触及一骨头,此骨头即为耻骨联合;

7、第3步:将脐中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连线平分为5等分;

8、第4步:该连线的上1/5与下4/5交点处即为本穴。

9、阴交穴属任脉穴,任脉贯穿人体前正中线,本经腧穴主治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10、阴交是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因冲任肾三脉俱属阴经,腹亦属阴,至此阴阳之气已相交接矣,故名阴交。其所治症,统此三脉之在腹部为病者,均可取之,但刺勿过深。阴交穴具有温肾益精、调理冲任的作用。第一,可以调节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男科疾病如阳痿、遗精等。二、可治疗腹部疾病,如脐周疼痛、腹满水肿、小编不利、肠鸣腹胀等;三、可用于治疗失眠等神志病;四、现代研究,此穴常应用于肠炎、前列腺炎的治疗。五、本穴可有效缓解疼痛,当腰部扭伤而无法扭动身体时,可以按压阴交。六、经常刺激本穴还能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冷虚症、白带过多、月经不调、子宫异常出血、坐骨神经痛等症。

11、阴交穴可以采用针刺手法,但进针的深度不宜过深,一般<1寸。孕妇慎用。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此穴的操作常用艾灸或按摩的手法代替。因其距离脐中很近,有些手法操作不便,故可考虑用其他穴位代替此穴的应用。比如可选择气海、关元代替阴交穴,可起到同样的作用,且气海、关元还具有培本固元的作用。

12、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何立审核

一、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二、温通经络,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之效;三、调节阴阳;四、扶正去邪,扶正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的能力

答: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答:据考证,早在公元前五至一世纪,我国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中医穴位的记载:“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其记载了人体160个穴位的名称。

在晋代,我国首次出现了关于针灸专科的书,名叫《针灸甲乙经》,此书一一描述了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位置及治疗作用。

宋代,我国又出现重新修订的《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因其做了造型逼真,穴道精准的两座铜人用来教学而得名。

后来,在《类经·人之四海》有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而,中医所说的穴位,其学名又叫腧穴,是指人体可以针灸的那些特殊的感觉点(或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称穴、穴道。

由此看来,其命名来自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学,经过不断修订和改进、实践,形成了现在的中医穴位学。

答:据悉,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

1.由于它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可用来经络缓解疾病、预防疾病。

2.由于它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可以用来按摩、针灸、推拿、气功等等,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通过体表的某个痛点,可以采用中医拔罐、针灸、刮痧、推拿等方式,具有去病迅速的神奇功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