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功效与药性作用

1、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是寒性的,长期下来是对身体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热淋,崩漏,胎热不安等。煎汤,3-9克。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2、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

1、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是寒性的,长期下来是对身体不好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热淋,崩漏,胎热不安等。煎汤,3-9克。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

2、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热淋,崩漏,胎热不安等。煎汤,3-9克。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服。

3、药理作用:抗微生物作用(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提高免疫力;降低血压和利尿作用;降血脂作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血小板凝聚和抗凝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癌作用;延缓白内障等。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止血、安胎、降血压等功效。

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黄芩苷能清除羟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卵磷脂质体代谢,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黄芩素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亚硝胍对沙门氏菌的致突变作用,可降低黄曲霉毒素致染色体畸变的频率,还可增强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介质的抑癌作用。

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抑制T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在HIV-1被细胞吸附之初,可阻止其复制。业已证明,黄芩苷的主要作用环节在于干扰HIV-1攻击靶细胞,因此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低浓度黄芩素对离体的肠系膜动脉呈现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呈现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

1.无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

2.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

3.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4.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

5.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

6.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1、黄芩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黄芩被称作清热燥湿药。该药功效广泛,主要效用是清湿热,泻肺火,止血,安胎。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烦躁;肺经湿热:咳嗽,咳吐黄痰;胃肠湿热:黄疸,腹痛泄泻;肝热上炎:头痛,目赤肿痛;毒热壅盛:痈疽,疔疮,红肿疼痛;怀孕有热:胎动不安;热迫血行: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湿热下注: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浑浊黄赤等。故《别录》中说黄芩:“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2、新老黄芩功效也有差别:老根叫枯芩,体轻中空,入肺,善泻肺上焦之火;新根内实,叫子芩,又叫条芩,入大肠,下行泻大肠下焦之火。

3、清热泻火多生用黄芩,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用。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黄芩配柴胡退寒热、除风热、有清透之功;配芍药治下痢;配桑白皮泻肺火;配白术安胎。

4、黄芩、黄连、黄柏三味,均为苦寒泻火燥湿之药,亦常同用,如三黄石膏同用,治表里火热。但三者功用又有差别,黄芩偏于泻上焦肺火;黄连偏于泻中焦胃火;黄柏偏于泻下焦相火。三黄用于热病,必须湿热内盛;若温病初起,不可轻用,因温病最易化燥伤津,三黄枯燥是不适合的。

5、凡脾胃虚寒,无湿热实火及孕妇胎寒下坠,脉迟弱者均不宜用黄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