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焦汤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NI,诸窍出血,肌肤汗血。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

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1、《纲目》:人中白,降相火,消瘀血,盖咸能润下走血故也。今人病口舌诸疮,用之有效,降火之验也。降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齿生疮,疳NI,诸窍出血,肌肤汗血。

2、《本草经疏》:溺白垽,其味咸,气凉,无毒,能泻肝、肾、三焦、膀胱有余之火。《本经》疗鼻衄,及大明治劳热、肺痿、心膈热、吐血、赢瘦、渴疾者,以其能入诸经泻去火邪也。凉能除热,故又治汤火的疮。今人以之治口舌生疮、疳等证多效,是其除热降火之验也。

5、《日华子本草》:治劳热,肺痿,心膈热,鼻洪吐血,瘦渴疾。

6、《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能泻肝火,散阴火。

8、《本草正》:烧研为未,大治诸湿溃烂,下疳恶疮,生肌长肉,善解热毒。

9、《玉揪药解》:清心泄火,凉血止衄。

【别名】溺白垽、溺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垢、尿干子。

【入药部位】健康人尿自然沉洁的固体物。

【主治】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溃烂,烫火伤。

1、人中白:取原药材,置清水中漂洗4-7d,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d,每日上午翻动1次,以无臭为度,晒干。

2、煅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置坩埚内用武火煅至红透时,取出,放凉。

3、飞人中白:取净人中白研成细粉,再水飞至无声为度,倾出混悬液,静置后,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3-6g。外用:适量,研末吹、掺或调敷。

1、治疗血汗鼻衄,五七日不住: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入麝香少许,温酒调服。(《经验方》)

2、治走马牙疳:小便盆内白屑取下,入瓷瓶内,盐泥封固,煅红,研末,入麝香少许贴之。(《纲目》)

3、治跌补损伤闪挫,骨伤极重者:白秋霜研极细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积善堂经验方》)

4、治偏正头痛:人中白、地龙(炒)等分。为末,羊胆汁和丸芥子大。以新汲水化一丸,注鼻中。(《普济方》一滴金)

5、治鼻中息肉:人中白,瓦焙为末。每服一钱,温汤下。(《朱氏集验方》)

6、治喉痹,喉痈,喉癣,双乳蛾,口疳:人中白(煅)、青果核(煅)、鸡哺退壳(煅)、儿茶、冰片各等分。研吹。(《理潝骈文》)

7、治口舌生疮:溺桶垽七分,枯矾三分。研匀。拭去涎,掺数次。(《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口疳:人中白(煅)、黄柏(蜜炙焦)等分,为末,入冰片少许,以青皮拭净,掺之。(《积善堂经验方》)

《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三黄汤在中药中有多种成分,具有泻火通便的作用。在临床上,三黄汤可治疗三焦所有火邪,包括便秘、吐血、流鼻血、排尿出血等出血症状。在现代疾病中,脑出血、神经症、高血压、皮肤痈疮、肺炎、痢疾、黄疸等都是三黄汤的治疗范围。对于败血症等难治性疾病,也可以用三黄汤对症治疗,更年期妇女可以用三黄汤纠正失眠症状。

1、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于肾主水液的记载。其中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讲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为水脏,但水液并非为肾所主。如江河湖海虽然是水之大着,但是自己却并不控制水,控制水的有土和火。土的类型可以用堤坝比喻,火的类型可以用太阳比喻。另外其中的闸门也至关重要。这是水液代谢的几个关键,因此我们对肾主水液一词可能有所误解,主的意思可能不仅仅是掌管这么简单,还可能有归属属于的意思。

2、这些思想同样体现在治疗的方剂中,如四君子汤。方中以人参,白术,甘草健脾,加一味茯苓利水渗湿,体现的便是培土制水,只有土够强大才能使水在自己的通道里运行,当然水自然是归于肾脏。《黄帝内经》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来自于人体的阳气,人体的阳气火气当然是心脏所发,心为火脏,总统阳气,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伤寒论》中的真武汤,以附子温太阳心火,蒸腾水气,打开膀胱通道,使废水从膀胱而出。

3、《伤寒论》中的苓桂术甘汤更是体现了这两种思想的结合。苓桂术甘汤治疗阳气不足,水湿不化,土不制水导致的水气逆行,上冲心脏,导致心下胀满,心悸,头晕,茯苓,白术,炙甘草补土治水,更用桂枝温养化气,使水气蒸化有度,水行通道之中,因此可以治疗这种特殊的水气病。

4、由此可见水虽然归肾脏,但是治疗多不从肾脏入手。肾主水液只是水液归于肾,至于代谢途径仍然要靠阳气和堤坝,有时甚至是提壶揭盖,以利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