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锣鼓的作用与功效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锣鼓表演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京剧锣鼓表演中,常用的乐器有大锣、小锣、钹和鼓板。下面将对这些乐器进行介绍。大锣是京剧锣鼓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它通常由一个铜制的圆盘和一个木制的支架组成。演奏时,演员用棍子敲打锣面,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用来表示高潮、转折或重要场面。小锣是另一种常见的京剧锣鼓乐器。它与大锣相似,但通常较小,用途也有所...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锣鼓表演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京剧锣鼓表演中,常用的乐器有大锣、小锣、钹和鼓板。下面将对这些乐器进行介绍。

大锣是京剧锣鼓中最常用的乐器之一。它通常由一个铜制的圆盘和一个木制的支架组成。演奏时,演员用棍子敲打锣面,发出悠长而清脆的声音,用来表示高潮、转折或重要场面。

小锣是另一种常见的京剧锣鼓乐器。它与大锣相似,但通常较小,用途也有所不同。小锣通常用于表示某些特定的情感或气氛,如哀伤、喜悦或愤怒。

钹是一种薄而圆的金属片,用细木棍击打发出清脆的声音。在京剧锣鼓表演中,钹通常用于表示轻松、欢快或神秘的气氛。

鼓板是一种长方形的乐器,通常由木头制成。它有两面,一面平坦,另一面有小凸起。演员用手或棍子敲打鼓板,发出不同的声音,用来表示不同的情感或气氛。

除了以上介绍的乐器,还有其他一些乐器在京剧锣鼓表演中也有所应用。例如,木鱼、拨浪鼓、铃铛等等。这些乐器各有特点,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气氛。

总之,京剧锣鼓乐器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剧情和人物的情感,营造出更加逼真、生动的艺术氛围。

1、要明白京剧鼓师的手法,必须先对京剧打击乐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京剧鼓师是整个乐队的首席灵魂人物,大家都知道京剧表演有四门功课“唱念做打”,京胡仅仅是服务演员的唱,甚至部分曲目或者唱段是由笛子来服务,如《小放牛》的柳枝腔、《奇双会》的吹腔等。演员的唱念做打全部都在鼓师的掌控之中。

2、鼓师的指挥只靠手中的两根鼓棒和响板,而作为打击乐下手的大锣、铙钹、小锣(俗称“三块铜”)要紧盯鼓师的手势打出不同的锣鼓点,鼓师是不需要说话的,只用手势指挥,而所有的锣鼓点都需要预备令,正如军队的齐步走、正步走的口令一样,下达以后才能改变步伐,鼓师需要先下达手势(预备令),下手才能同步击打。不管是开戏、人物一举一动、开唱、衔接、武打等等,都是如此。各种锣鼓点有各自的开法,作为专业的下手完全是熟能生巧的下意识反应。关于三块铜,行内说法是“大锣掌板”(地位相当于半个鼓,是三块铜的强拍关键),“铙钹出彩”(突出弱拍,尤其武戏的华彩效果需要高超的技术),“小锣穿串”(小锣既在大锣点里起连缀,又有专门的小锣点,是三件里面击打频率最高的,也是初学者先入手不可跨越的一关,打小锣还能帮助记戏)。

3、京剧锣鼓经如果分两类的话,可以分为左手挎板右手执鼓棒的单键点、双手同持鼓棒的双键点。单键点主要为唱腔服务(包括前后的念)和小锣点的戏(并不局限),双键点则适用范围更全面。比如《坐宫》开场就是双键开大锣圆场+撤锣,后面就是挎板的单键点了,因为是后宫幽静的氛围配合杨四郎忧闷的情绪,小锣圆场打上、引子定场诗念白、小锣帽子头开唱、小锣抽头中公主上、小锣导板开唱、凤点头开慢板,一直到四猜叩开杨四郎的心事才换大锣……

4、鼓师指挥下手的手势有很多种,单键的既有成套的比如小锣圆场、小锣水底鱼等(成套的中间有固定的小节,也有根据情况做出的循环小节或缩略小节),又有单独的单键开头,比如“多多衣大衣令台”的小锣抽头、“龙咚大大大令台”的小锣夺头等等,还有大锣的闪锤、快长锤、紧锤、单键凤点头、金钟板凤点头、小导板等等,每个点都有单独的领法。双键的手势大致有按、指、划、抖、抛、扬、扣、翻、撤等等,比如大锣导板头开就是左手中指按鼓边键前伸,右手打“大”,这就是导板的手势。再如叫头就是“八大台”开,左手扣手心指鼓心,右手轻落大锣轻击“顷”,重击大锣“仓”,接着左手翻手心向上继续按鼓心(代表不要大锣了),右手再击即为铙钹闷击、小锣正常击的“才”,整个点就是“八大台顷仓才才才……”,叫头和凤点头的开法都是“八大”,但是尺寸和轻重有细微区别,凤点头的都是重击且均匀,就是八大台三下中间的时值相同,叫头的八大较紧,而且力度轻,一般出来的声音读“不拉”,和纽丝的开头“多多八大”类似(一般念“墩墩不拉”)。

5、京剧锣鼓经说简单就是不超过五十个点,说复杂是因为其中的节奏、衔接变化无穷,文字无法表达其精妙,必须结合视频才能搞明白。

1、京剧的鼓师,一般观众称为“打底鼓的”或尊称为“司鼓”和鼓师。

2、鼓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或家传或拜师学艺。一般是因嗓音、扮相或其它素质原因不适合作演员而选择此行当,当然也有演员因特殊爱好而专事此职业的。

3、鼓师不仅要对司鼓本身之“锣鼓经”的起止、节奏情绪技巧熟练掌握,而且对打击乐(大锣、铙钹、手锣、堂鼓、和京胡、京二胡、月琴、唢吶、笛子等弦乐、吹奏乐)的演奏通晓,更要对文武昆乱、生旦净(末)丑各种剧目及主演、配角演员演唱流派特点扮演人物深知底里、娴熟彻悟、成竹在胸,应该说他是一个好的编剧和导演,可称其为是一个敬业的“戏篓子”。

4、鼓师做为一个剧团、一台戏文武场乐队的总指挥,主要靠两根楗子和一副阴阳板(紫檀木或花梨木制)引领调度驾驭,把一出戏,众多演员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指挥的圆满恰当,天衣无缝。其才能与功力,真是非常不易的。

5、那么京剧(锣)鼓(小鼓、“单皮”)点有什么规律哪?这应跟京剧文武场的伴奏相互关联。常用的锣鼓点大概有20多种,其起止、音量、节奏、变化是很规范的科学的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武戏的开打,特殊技巧表演、演员的身段、造型、亮相,都要求锣鼓点严丝合缝的默契配合。如:

6、“撞金钟”,是表现剧中人在路途行进中,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迟缓缓慢悠悠,同时反映出人物的犹疑,思考和踟蹰心情。此锣鼓点之后大多要接唱西皮或二黄散板、摇板唱腔。

7、“快慢长锤”,表现剧中人一般正常进行速度,此点后亦可加西皮摇板或流水唱腔。

8、“急急风”、“冲头”,顾名思义,行进速度特别快,大都配合剧中人急行军,跑圆场或发生突然又紧急情况时,如探马报告军情,手下人报告突发事件,均用此点。

9、“乱锤”,表现剧中人思绪烦乱,神情不定,或胡乱寻找,搜查什么,以及军队败阵均用此点。

10、“三翻鹞”,表现剧中人,因犹豫、怀疑、困惑、瞭望、企盼、更衣、做准备活动等(同时加隐锣)。

11、“水底鱼”,表现剧中人走圆场、抄近路或军队发兵起程行进时用此点,同时加唢吶曲牌以烘托气氛。

12、此外还有“四击头”、“九锤半”、“起导板”、“凤点头”、“望家乡”、“跺头”、“战场”、“回头”、“丝鞭”、“滚头子”、“小锣穗”、“冷锤”、“叫头”、“哭头”、“隐锣”等不胜枚举,但在武场戏开打中要加堂鼓(大鼓)以制造战争气氛。

13、由此可以看出,所谓京剧的“鼓点规律”与京剧音乐伴奏下的文武场器乐相互相成;以上所有锣鼓点起止节奏变化,完全由鼓师一人以阴阳板或鼓键子示意指挥;所有的伴奏人员也要十分娴熟掌握锣鼓经要领和滚瓜烂熟地演奏技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