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伯道无儿》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借指人没有孩子。邓攸(?-326年),字伯道,平阳襄陵(今山西南部襄汾县一带)人。七岁丧父,不久母亲、祖母相继亡故,和弟弟相依为命。后被镇军贾混提拔,官至河东太守。晋怀帝司马炽永嘉末年,被石勒俘虏,任命为参军,并给以车马。后邓攸趁石勒率众渡河之机,砍坏车子,以马、牛驮着家人逃跑,路上遇到强盗,牛、马被抢,只好步行。邓攸用担子挑着侄子和儿子,料想在如此困境中两个孩子不可能都保全下来,对妻子说:“我弟弟死得早,只有这一个儿子,按理不应该让弟弟绝后,只能把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如果我们有幸生存下来,以后还会有儿子的。”妻子哭着答应了。可是儿子早上被扔掉,晚上又追了上来。第二天出发时,邓伯道把儿子拴在树上,领着侄儿离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伯道终于没能有儿子。当时人们很钦佩他的义气,又同情他没有后代,都说:“老天不懂道理,使邓伯道无子。”后人也用“伯道无儿”表示德高望重之人没有后代。【出典】: 《晋书》卷90《邓攸传》2340页:“攸弃子之后,……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例句】: 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明·曾邱瑞《运壁记·挥麈驱车》:“若乃伯道无儿,亦自天数。”主谓 晋邓攸字伯道,携子侄逃难,不能两全,乃牺牲其子,携侄以行,以其弟早死仅此侄儿。后邓攸终无子。旧时喻无子者,亦称“伯道之忧”。《晋书·邓攸传》:“石勒过泗水,攸乃斫坏车,以牛马负妻子而逃。又遇贼掠其牛马,步走,担其儿及其弟子绥,度不能两全。乃谓其妻曰:‘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止应自弃我儿耳! 幸而得存,我后当有子。’妻泣而从之。乃弃之。攸素有德行,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可保家。”△多用于道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