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靡有孑遗》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1-10 09:03:57

靡:无。孑遗:余剩,遗留。 没有遗留下来的。语出《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陈奂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余也。’靡孑遗,即无余遗。”汉.郑玄《诗谱序》:“有夏承之,篇章泯弃,靡有孑遗。”《晋书.刑法志》:“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隋书.经籍志》:“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书,靡有孑遗。”宋.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许奉使行程录》:“自经兵火之后,屋舍居民,靡有孑遗。”也表示没有一点遗漏。唐.刘知几《史通.烦省》:“及干令升(宝)史议,历诋诸家而独归美《左传》,云(左)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述宾 靡,无,没有。孑遗,剩余,遗留。没有遗留下来的。语出《诗经·大雅·云汉》:“周馀黎民,靡有孑遗。”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中国之一线生机,芟夷斩伐而~者,皆在此三十年也。”△用于描写天灾人祸等大变故造成的严重的后果和状态。→荡然无存 ↔薪尽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