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手足无措》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2-29 17:58:36
形容不知如何处置。《陈书· 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礼记·仲尼燕居》: “子曰: ‘礼者何也? 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冶。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 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 《论语·子路》: “子曰: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错: 通 “措” ,安置。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有礼,否则,法令不能施行,老百姓会无所适从。主谓 措,安放。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形容非常慌张。语本《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刘心武《钟鼓楼》:“他便大吃一惊,~了。”△多用于描写心理方面。→束手无策 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一筹莫展 ↔措置裕如 安之若素 泰然自若。也作“莫措手足”、“手脚失措”、“手脚无措”、“手足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