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破甑不顾》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5-01-20 19:55:09
原作“荷甑坠地,不顾而去”。甑(zèng),古代蒸食用炊具,类似蒸锅。破甑不顾,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惋息也无济于事,引申为形容通达事理。郭泰(128-169年),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山西介休县)人,桓、灵时为太学生领袖。一次他上街,见客居太原的孟敏扛着一个甑走路,不慎将甑坠地打碎,孟敏径直而去。郭泰追上问他究竟为何如此。孟敏回答说:“甑已打破,看又有何用。”郭泰觉得这个人很有见识,劝他到各地游学,不过十年,已成名士。【出典】: 《后汉书》卷68第2229页《郭泰传》:“孟敏字叔达,钜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林宗以此异之,因劝令游学。十年知名,三公俱辟,并不屈云。”【例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载邓遐答桓温之语:“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连动 甑,陶制炊具。摔破了甑也不回头看。比喻事情已发生,惋惜无济于事。也形容见识通达。语本《后汉书·郭太传》:“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坠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吴哲仁《古往今来话潇洒》:“~是一种潇洒,更是见识高超的风度。”△褒义。多用于表现人物个性方面。→泼水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