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老骥伏枥》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2-20 15:25:51

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末章《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骥,千里马。枥,马槽。千里马虽系伏槽头,其志仍欲奔驰。后以此比喻虽老而壮志犹存。宋.陆游《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见《乐府诗.枯鱼过河泣》)。”主谓 老马俯向马槽吃食。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人虽老,但仍有雄心壮志。宋·陆游《闻虏乱有感》:“羞为~悲,宁作枯鱼过河泣。”△褒义。多用于志向。→老当益壮 老马嘶风 白首之心 ↔未老先衰【典源】 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今译】 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讲,神龟通灵亦长寿,犹有神消身死时。腾蛇兴云又驾雾,到底终为土中灰。老马伏在马槽上,志愿还要骋千里。壮士虽到垂暮年,胸中大志未能已。【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虽年暮或闲散,而壮志犹在。【典形】 伏枥、骥伏枥、骥枥、老骥、老骥伏枥、老骥余年、枥骥、枥马、烈士叹暮年、千里心、千里志、思千里、心如老骥、栈边老骥、骥老心未穷、高材难伏枥、老骥思千里、伏枥心长、老马伏枥、未甘伏枥、还故枥、伏枥驹、万里心。【示例】〔伏枥〕 南朝宋·鲍照《拟古》:“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骥伏枥〕 宋·陆游《百岁》:“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骥枥〕 元·揭傒斯《病中初度》:“一言空骥枥,再见脱锥囊。”〔老骥〕 宋·黄庭坚 《奉同子瞻韵》:“老骥心犹在,白鸥盟已寒。”〔老骥伏枥〕 宋·苏辙《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长鲸渴水求入海,老骥伏枥思就车。”〔老骥余年〕 唐·李白 《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于风霜; 老骥余年,期尽力于蹄足。”〔枥骥〕 宋·穆修《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自伤枥骥心千里,空羡溟鹏志九霄。”〔枥马〕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 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烈士叹暮年〕 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千里心〕 清·吴元龙《长椿寺病马行》:“伏枥虽虚千里心, 脱��翻适长林性。”〔思千里〕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心如老骥〕 宋·陆游《赴成都泛舟》:“心如老骥常千里,身似春蚕已再眠。”〔栈边老骥〕 宋·陆游《秋夕》:“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