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扬觯》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0-31 11:32:07
《礼记.檀弓下》:“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音zhì,古代一种酒器)。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即献毕,斯扬觯,属之‘杜举’。”春秋时候,晋国功臣荀盈死了,未行葬礼,晋平公却在宫中饮酒作乐。厨师杜蒉认为这是违背礼仪的,便用罚酒的方式,向平公讽谏。杜蒉上堂斟酒三杯,一杯请太师师旷喝了,第二杯又请近臣李调饮下,第三杯酒自己面北而跪,一饮而尽,然后快步走下堂去。平公莫名其妙,便把杜蒉叫回来,问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杜蒉说,但逢忌辰,不当奏乐,荀盈刚死,尤其不应该。师旷身为乐师,不告知君王;李调身为近臣,又不谏正,这都是失职行为,所以要各罚酒一杯。平公又问,你自己饮一杯是什么意思呢?杜蒉说,我身为厨师,却越职去干涉君王的事,故自罚酒一杯。平公听了,说道:“这样说来,我也有过失,把酒斟满,也当罚我一杯!”杜蒉洗净杯子斟满酒,高高举起,递给平公。平公举着酒杯,对大家说:“如果我死后,请不要扔掉这个酒杯!让后世作为鉴戒吧!”从此以后,凡享宴敬酒,总要举起酒杯,称为“杜举”。后因以“扬觯”、“杜举”为规君停乐,罚酒讽谏的典故,也以“杜举”称宴饮干杯。《周书.武帝纪》:“苌弘表昆吾之稔,杜蒉有扬觯之文。”唐.裴度《黄目樽赋》:“自合礼于宗彝,匪齐名于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