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高枕无忧》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1-13 04:52:25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形容平安无事,无所顾虑。《战国策.魏策一》:“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敦煌变文集.㠠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义,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旧五代史.高季兴传》:“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之情,其何以堪,吾高枕无忧矣。”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他那里安然寝睡,高枕无忧,其乐滔滔。”亦作“高枕无虞”。唐.陆贽《请减京东水运收脚价于缘边州镇储蓄军粮事宜状》:“兵之奉将,若四支之卫头目;将之守境,若一家之保室庐。然后可扦寇雠,护甿庶,蕃畜牧,辟田畴,天子唯务择人而任之,则高枕无虞矣。”亦作“高枕不虞”。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戎狄弃甲而远遁,朝廷高枕而不虞。”亦作“高枕无事”。宋.杨亿《论灵州事宜》:“令分守边郡,贼迁可以计日成擒,朝廷可以高枕无事矣。”亦作“高枕勿忧”。《四游记.众臣表奏捉华光》:“陛下高枕勿忧,决无反情。华光须在中界,亦有功于陛下。”连动 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大觉。形容太平无事,不用担忧。现也比喻放松警惕。蔡东藩《五代史演义》:“代州刺史王晖,背晋降辽,总道是~,忽闻晋阳兵到,慌忙调兵守城。”△用于描写安全。→高枕而卧 无忧无虑 麻痹大意 安枕而卧 ↔危在旦夕 枕戈待旦。也作“高枕不虞”、“高枕无虞”、“高枕无事”、“高枕勿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