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汗流浃背》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大量出汗,湿透背脊,形容恐惧、惊惶时的状态。浃:湿透。《后汉书.伏皇后纪》:“(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胜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虎贲:宫廷卫士。浃:亦作“洽”。一作“汗牛洽背”。主谓 大汗淋漓,湿透背脊。多用于形容十分紧张或惊恐。《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自后不敢复朝请。”邓贤《中国知青梦》:“他~,胸脯起伏,火辣辣的太阳放肆地炙烤他骨骼凸起的背脊。”△多用于形容人惊惧的样子。→汗如雨下 汗流浃体 挥汗如雨 ↔天寒地冻。也作“汗出浃背”、“汗出洽背”、“汗出沾背”、“汗流夹背”、“汗流洽背”、“浃背汗流”、“流汗浃背”。解释 浃:遍,满。指汗出得多,湿遍脊背。也常用来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出处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但从此开始,皇帝只是空守皇位而已,皇帝的护卫和侍从,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朋党、故旧、姻亲。议郎赵彦曾经向汉献帝陈述时弊,提出自己的对策,遭到曹操的憎恶而被杀害。类似的事情很多,汉献帝和许多老臣都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曹操有一次因事进入殿中见汉献帝,汉献帝忍不住内心的气愤,对他说:“你若能辅佐我,就好好地对待我;若不然,请你开恩把我废了吧。”曹操听了大惊失色,跪地恳求,请求让自己出去。因为汉代旧有的制度规定,三公佩戴兵器朝见天子时,要命令虎贲勇士持刀挟持在他的两侧。曹操出殿之后,环顾左右,已经吓得汗水湿遍了脊背。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敢前去当面朝见汉献帝了。在《汉书·王陵传》中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汗出洽背”。讲的是西汉初,陈平和周勃诛杀了吕氏,保全了汉室,立刘恒为汉文帝。陈平认为周勃在平定诸吕中功劳最大,就建议文帝拜周勃为右丞相,自己退居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文帝亲政时问周勃:“天下一年判决多少犯人?”周勃答不出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收支情况如何?”周勃又答不出来,以至于“汗出洽背”。文帝这时就问陈平,陈平的回答让文帝很满意。罢朝后,周勃觉得自己确实不如陈平,就辞掉了官位,由陈平一人当丞相,总理国家大事。近义 汗流满面例句我们一抵达曼谷机场,立即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包围,个个汗流浃背,真正领略到了泰国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