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下笔成章》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0:00

    亦作“下笔成篇”。一动笔就写出文章。比喻才思敏捷,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之子,封陈留王,聪明好学,曹操曾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时,备受猜忌,忧郁而死,谥号思,故又称之为陈思王。他的诗善用比兴,词采华茂,语句精炼,是建安文学的主将。曹植十岁就能写文章,曹操见到他的文章,但不相信是他写的,便问他:“你是请别人代写的吧?”曹植跪下回答说:“说出话来能自成一家,下笔就能写出文章,我愿当面做给你看,为什么说是别人代笔呢?”【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卷19第557页:“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例句】:    《隋书·杜正玄传》:“正玄应对如响,下笔成章。” 元·戴善夫《风光好》一折:“少年文史足三冬,下笔成章气似虹。”连动 挥笔作书,即成文章。《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金瓶梅》31回:“自说此人~,广有学问,乃是个才子。”△褒义。常用于形容文思敏捷。→一挥而就。也作“下笔成篇”、“走笔成文”、“走笔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