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分崩离析》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1-10 12:53:34

瓦解、离散。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自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并僭,分崩离析,不可胜纪。”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我们饱尝了忧患,我们分崩离析,我们骨肉异地,而我更沦落得没有底止。”并列 形容团体或国家四分五裂,不可收拾。语出《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廖辉英《红尘孽债》:“她不会执意要生下品缘,造成她好好一个家的~,造成她一点积蓄也没有,必得从头开始去钻营生活……”△贬义。多用于国家或团体分裂方面。→四分五裂 土崩瓦解支离破碎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金瓯无缺 铁板一块。也作“分崩荡析”、“离析分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