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临池学书》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四体书势”:“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汉张芝临池练书法,时日既久,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可见功力之深。后因称学习书法为“临池。”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素绢充衾裯。”连动 到池塘边学写字。语出《晋书·卫恒传》:“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池水尽墨。”后因以“临池学书”形容刻苦练习书法。《晋书·王羲之传》:“曾与人书云:‘张芝~,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褒义。用于书法方面。【典源】 《后汉书· 张奂列传》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晋书·卫恒传》 中《四体书势》亦载此事。宋·曾巩《墨池记》:“ (王)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今译】 后汉张芝 (字伯英) 为著名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学苦练,尤擅草书,家中买来的绢帛,必先用于练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研墨习字,池水都被弄黑。晋代王羲之 (人称王右军) 亦为著名书法家,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相传即为羲之临池学书之处。【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书法精绝;或用以指练习书法。【典形】 池尽墨、池水含墨、临池,墨成池、墨池、试墨临池、写遍未裁衣、一池墨、洗墨无池、临池尽墨。【示例】〔池尽墨〕 唐·张祜《酌房子客郊居》:“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池水含墨〕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临池〕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墨成池〕 宋·陆游《书悲》:“赖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墨池〕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雪明书帐冷,水净墨池寒。”〔试墨临池〕 元·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写遍未裁衣〕 宋·苏辙《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一池墨〕 宋·陆游《东斋杂书》之五:“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