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精疲力尽》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1-13 07:15:27

精神、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瞿秋白《饿乡纪程》一三:“沿着道旁慢慢的走,偶然遇着行人,问一问街道,大概都不能清楚回答,走得精疲力尽,想找一辆马车,也找不着。”叶圣陶《倪焕之》二四:“我只希望他能在我跑到精疲力尽的时候,跑过来接了我手里的旗,就头也不回地往前飞跑!”杨沫《青春之歌》一部八章:“但是,这有什么用?理想是理想,事实又是事实,我相信你不久就会撞得精疲力尽的。”亦作“精疲力竭”。清.李渔《奈何天.攒羊》:“他的人马,既然昼夜兼行,到了住马的时节,自然精疲力竭,好酒贪眠,与死人无异了。”巴金《秋》一四:“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毛泽东《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参见“筋疲力尽”。见“力尽筋疲”。邓贤《中国知青梦》:“这些~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拥抱睡眠,跌入梦乡,他们在时空和现实的混沌交错中初步体会到劳动的原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