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5-01-14 06:22:49

秀才:科举时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两代专指府、州、县学生员。也泛指有才学的人。指有才学的人不出家门,也能知道天下的事情。语本《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也作 ①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主谓 秀才,明、清两代对生员的通称,也泛指有才学的人。旧时形容有才学的人,虽然不出门,也知道天下事情。语本《老子》47章:“不出户,知天下。”《闽都别记》:“王羲笑曰:‘吾女乃~。既知其宝,还能知其咒否?’”△褒义。多用于形容人才学高。也作“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