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以规为瑱》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0-31 21:37:37

规:规谏,劝诫。瑱( ㄊㄧㄢˋ tiàn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 把规谏当作耳坠一样的装饰品。 表示没有诚意听取规谏之言。语出《国语.楚语上》:“灵王虐,白公子张骤谏。王病之,曰:‘不谷虽不能用,吾慭置之于耳。’对曰:‘赖君用之也,故言;不然,犀、犛、兕、象,其可尽乎!其又以规为瑱也?’”韦昭注:“瑱,所以塞耳也。言四兽之牙角可以为瑱难尽也,而又以规谏为之乎?”《资治通鉴.唐纪.敬宗宝历元年》:“浙西观察使李德裕献《丹扆六箴》,其《纳诲箴》略曰:‘汉骜流湎,举白浮钟;魏叡侈汰,陵霄作宫。忠虽不忤,善亦不从。以规为填,是谓塞聪。’”偏正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规劝。语出《国语·楚语上》(楚灵王病之,曰):“‘子复语,不谷虽不能用,吾慭置之于耳。’对曰:‘赖君用之也,故言。不在,巴浦之犀犛兕象,其可尽乎! 其又~也。’”△贬义。用于不采纳善言而坚持错误的人。→充耳不闻 ↔从谏如流从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