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瞻前忽后》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0-19 22:16:13

《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后用“瞻前忽后”形容难以捉摸。宋.朱熹《答廖子晦》:“虽以颜子之初,钻高仰坚,瞻前忽后,亦是未见此物,故不得为实见耳。”明.唐顺之《答王遵岩》:“然以为有物,则何睹何闻;以为无物,则参前倚衡。瞻前忽后,非胸中不挂世间一物,则不能见得此物。”并列 瞻,向前看。形容难以捉摸。语本《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宋·朱熹《答廖子晦》:“以颜子之初,钻高仰坚,~,亦是未见此物,故不得为实见耳。”△多用于描述迷糊不清、漂浮不定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