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不正之风》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5-02-17 22:15:05

偏正 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辨问》:“移~,易流遁之俗。”△贬义。多用于风气方面。偏正 社会上的歪风邪气。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辨问》:“移~,易流遁之俗。”△贬义。多用于风气方面。【旧义】 泛指不正当的作风和社会风气。【新义】 今多特指一种为谋私利不讲原则不守法纪而只讲私情的社会风气。【例】 ① 当前,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一种不正之风。一些企业为了推销产品或购买原料,或承包业务,乱拉关系,牵线搭钩,给以大量现金或实物,作为“酬劳”,使所谓中间人,以及业务人员、采购人员、推销人员,从中获得高达数百元,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利益。(国务院1981.7.15《关于制止商品流通中不正之风的通知》)② 其次是因势利导,抓住搞不正之风者“谋私”的这一要害,教育大多数群众,争取群起而抵制不正之风。(羊城晚报1986.5.18)③ 送礼歪风浸染校园很“杯具” 校长叹不正之风应当制止(胶东在线2010.9.10标题)④ 12月18日,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继续与用人的不正之风坚决战斗,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人民网2010.12.21)⑤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解放日报2011.3.26标题)【辨说】 “不正之风”就是“歪风邪气”,语出晋人葛洪《抱朴子·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之所以称为“不正之风”,是一种修辞的委婉说法。【结构分析】 名词性偏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