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惩一儆百》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4-10-28 06:23:46

    又作“杀一警百”、“以一儆百”。惩:惩罚;惩处。儆(jǐng景):通“警”,警告;告戒。用惩处一个人来警戒多数人。乾隆九年(1744年)三月,吏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军机处长官,权在大学士、各部尚书之上。时人视为宰相)讷亲上奏:调查并看过河南、江南等地军营队伍的政令、风纪废散松懈,清高宗说:由此可以见到中央朝廷以外的各省大官员没有不是欺骗我的,这不可不惩办一个来警戒众人。【出典】:    《清史稿》卷10《高宗本纪一》380页:“讷亲奏查阅河南、江南营伍废弛,上曰:‘可见外省大吏无一不欺朕者,不可不惩一儆百。’”【例句】:    林则徐《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况折》:“即空趸屡驱不去,故智复萌,一炬成灰,亦可以惩一儆百。” 薛福成《庸庵笔记·咸丰季年三奸伏诛》:“许彭寿纠劾各节,朕早有所闻,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连动 惩,惩罚。儆,同“警”,警戒。惩罚一个人来警戒众多的人。语本《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官场现形记》13回:“既然拿到了枪手,兄弟今天定要~,让众人当面看看。”※儆,不读作jìng。△描写治人方法。→罚一劝百 ↔赏罚不明。也作“惩一戒百”、“惩一警百”、“惩一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