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骇人视听》来历意思解释_典故出处
更新时间:2025-01-20 19:37:20
骇:惊,吓。使人非常震惊。又作“骇人听闻”、“骇人闻见”。出自隋王劭的事迹。王劭,见后“迂怪不经”条。据载,他所编的史书常常将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遗漏,专载一些无关宏旨的奇谈怪事,文词也十分粗俗,不伦不类。因此《隋书》的作者认为,以他的资格和身份,写出这类著作,实在是“骇人视听”。【出典】: 《隋书》卷69《王劭传》1609-1610页:“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鄙。”【例句】: 宋·孟元老《东尔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采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奇贪异移,骇人听闻。” 清·李汝珍《镜花缘》6回:“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并不奏闻请旨,听任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骇人听闻?”兼语 使人耳闻目睹后十分震惊。《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大为有识所嗤鄙。”△贬义。多用于形容使人震惊的事或物。→骇目惊心 骇人听闻 骇心动目。也作“骇人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