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拼音出处和意思
更新时间:2025-02-18 07:20:07
出自明王恭的《书四爱图(其三)》
拼音和注音
zhǒng ǒu chí biān qiū cǎo shēn , zhū huá céng cǐ yù zhī yīn 。
小提示:"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小提示:"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种藕池边秋草深,朱华曾此遇知音。
只今惟有濂溪水,照见千秋万古心。
小提示:王恭的《书四爱图(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