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

1、泉州市区最著名的妈祖庙当属“天后宫”啦!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要说泉州与妈祖的联系,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2、泉州天后宫正是在宋政府的重视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兴建的。天后宫供奉的祀神就是湄洲林默娘,也称为妈祖。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

1、泉州市区最著名的妈祖庙当属“天后宫”啦!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要说泉州与妈祖的联系,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2、泉州天后宫正是在宋政府的重视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兴建的。天后宫供奉的祀神就是湄洲林默娘,也称为妈祖。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航运的精神支柱。同时神像被带上船舶,过海建宫立庙,供奉天妃,有的连建宫的建筑材料,也从泉州海运而去。

3、泉州天后宫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因此,泉州天后宫也是大陆妈祖庙中第一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

4、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5、天后宫最早称天妃宫,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奏请,特封天后,天妃宫改称泉州天后宫。

6、妈祖信仰,源于福建,对妈祖的崇拜最先从航海者开始,后逐渐向省外乃至国外传播。我市文史专家黄炳元研究认为,妈祖之成为海神,和泉州有极大的关系,没有泉州的海外交通与泉州人的海外移民,妈祖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神祗,传向世界。

7、明清期间,大量民众移居台湾。明天启四年(1624年)至清亡(1911年)共287年,共出现三次移台高潮,均为泉州人所率领,同时移居台湾者中泉州人数量最多。

8、明末,泉州人郑芝龙和澄海人颜思齐,率领漳泉两府的居民开发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居住条件稳定下来。

9、康熙年间,晋江人施琅率军数万,分兵三路统一台湾,出发地分别为莆田平海、泉州围头、漳州东山。出发前,三路大军分别在各妈祖庙举行祭奠。施琅是泉州人,在泉州天后宫举行祭海。《泉州府志》载:施琅“师出于此(泉州天后宫),神有助顺功”,此后还有很多神话故事流传。第三次向台湾移民的高潮,规模最大,随之在台湾兴建妈祖庙也达到高潮。《台湾府志》载,清代有据可查的台湾妈祖庙就有310座,目前已发展到2000余座。台湾有百分八十以上的汉族居民信仰妈祖,同时也影响着台湾少数民族崇拜妈祖。

10、妈祖信仰对台湾开发,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生产水平较低和生活水准不高的时期,民间信仰对当时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都起着鼓舞或推动作用。因此,妈祖成了台湾移民的守护神。妈祖亦由海神变为万能神,在民间形成信仰热潮。

11、两宋时期,泉州地处东南沿海,陆海交通便捷,经济迅速发展。泉州作为海港城市迅速兴起,海外交通贸易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12、泉州天后宫正是在宋政府的重视下于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兴建的。天后宫供奉的祀神就是湄洲林默娘,也称为妈祖。泉州天后宫及周围成了海内外商客的集散处,航海者和客商在此开展各种海事活动,非常活跃。妈祖崇拜成为客商和航海者经商和航运的精神支柱。同时神像被带上船舶,过海建宫立庙,供奉天妃,有的连建宫的建筑材料,也从泉州海运而去。

13、在古代泉州,每个社区都奉祀神明以求平安。就泉州城区来说,古时分为三十六铺,九十余境,每铺每境都有主祀神明和配祀神明,如泉州天后宫主祀妈祖,配神就有四十余种。全城各种神明有上千种,真有十步一小庙,百步一大庙之盛境。不论是沿海还是山区,有水的地方都有妈祖奉祀。

14、泉州港为东南良港,海岸线曲折,多避风港口,范围广阔,东临大洋,便于商船出入,向有“三湾十二港”之称。宋代,港湾为防外患,多设寨城建庙,奉祀妈祖、关帝、王爷,以求神明帮助抗击外侵和讨海安顺。泉州人则依托天然良港的优势,从事海运、海商、海产、海盐,向大海找出路。因此沿海居民普遍信仰妈祖,仅深沪一湾的妈祖庙就近十所。

15、以上就是关于“泉州哪个庙是供奉妈祖的?泉州与妈祖有什么渊源?”的相关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破坏,南方相对安定,海上交通发达。中原汉人通过陆、海两路进入泉州,带来铁家具、牛耕、翻车等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开发晋江流域。泉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今南安丰州及晋江下游的广阔平原地带,逐渐成为物产富庶、人烟稠密之区。地灵人杰,不断繁荣发展的泉州文化决定泉州优秀儿女,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的景象一直繁衍连绵着……

2、这种景象是泉州文化所决定的。只要我们来赏析赏析泉州文化的构造与组成就清楚了。

3、海洋文化无疑是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泉州就与南海诸国有了交通往来。唐代,泉州成为中国四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市井十洲人”就是泉州当时对外贸易开放、繁荣的真实写照。元代,泉州更上升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泉州港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盛赞:“刺桐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则感叹:“刺桐(港)为世界第一大港,余见港中大船百艘,小船无数”。泉州湾千古不息翻腾着搏击的波浪、永远的召唤与无尽的财富,吸引与造就层出不穷的弄潮儿。泉州人原本就遗存着古越人独立不羁、敢于冒险的性格基因,长期的海外交通、贸易更形成它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吸纳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先进性,对于泉州人的培育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泉州文化吸纳古老、优秀的中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5、中原文化在中原蓬勃着,与万里之遥的泉州是怎样发生了关系的?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泉州府志》载:城南曰晋江,晋南渡时,衣冠士族避地于此,沿江而居,故曰晋江……伫立水边,放眼滔滔,令人遐想,那浪千叠里,写着多少诗行?迷蒙之中,流动着什么?穿越时空,令人依稀望见,狼烟里的中原走出浩浩荡荡离乡背井的队伍,艰难的跋涉,踩出历史的长卷……奔流不息的晋江,温情脉脉;四季如春的异乡闽南,胜似家园。于是———丛丛篝火,舔净了血迹,染红了寥廓的江天,烘暖了僵冷的躯体,照亮了前面的路程……于是———战火烧不灭的悠悠天籁,无法践踏的大地不朽之花……何其悲壮的大逃亡、大南迁给泉州古城带来了中原文化。中原古文化的瑰宝,同逃难的衣冠士族一起在泉州扎根萌发、繁衍茁壮!

6、融入了海洋文化和植入中原文化的泉州文化,泉州优越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泉州人才辈出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强大的“催生”条件。

泉州市目前市辖除有丰泽区、鲤城区、洛江区、泉港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外,尚有县级市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等3个市,另外有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以及金门县(待收回)等共5个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