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心脏的功效与作用

1、一是要控制好情绪。最好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患者家属要多注意不要让患者生气、愤怒、兴奋等,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生活规律,保持心态平稳。患者有压力或烦恼时,家属要当好情绪的垃圾桶,及时倾诉,做好心理疏导,否则会容易再次发病的。2、二是要多加注意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吃些营养成分高的,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和热量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瘦肉、鱼,...

1、一是要控制好情绪。最好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患者家属要多注意不要让患者生气、愤怒、兴奋等,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生活规律,保持心态平稳。患者有压力或烦恼时,家属要当好情绪的垃圾桶,及时倾诉,做好心理疏导,否则会容易再次发病的。

2、二是要多加注意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吃些营养成分高的,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足够的优质蛋白和热量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瘦肉、鱼,豆制品或者是禽类虾等等。要多加注意饮食的荤素搭配,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水果。

3、三是药不能停,定期复诊。养成去哪都要带上药的习惯,其他的辅助类药物,比如降血压、降血糖的药物也是一样,不能随便停。心血管患者终生都要去医院定期复诊,这样能够随时发现心血管的一些病变,抓住治疗的黄金时间,复诊直接去病房找主管医生,可以提前打电话约好。复诊时间由主管医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一个月、三个月或半年不等。

1、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明确的指出人有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还有六腑,分别为胃、胆、肠(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五脏六腑是中医脏腑理论的基础。

2、北宋时期,我国有了详细的解剖图谱--存真图,比西医的《人体构造论》早了500年。

3、到了近代,清末民初的时候,西医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在人体解剖上,中国已有的延续几千年的脏器名称仍然不变,而更加精细的人体解剖结构的名称,则很多来源于日语中的汉字,比如“神经”等等。解放后,随着西医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出现的解剖结构名称,均由国家卫生部门统一编译确定后公布。

4、因此,我国对人体解剖结构的名称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自古沿用下来、引进日语翻译、国家统一编译。

5、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医脏腑的名称,并不简单的是解剖学名称,比如心,不但包括解剖学的心脏,更多的是指心的功能。

6、心主血脉,在体为脉。心不但包括心脏,还负责血脉的运行,因此血管也属于心的范畴。西医认为血液运行的动力来源于心脏的跳动和血管的收缩,但中医认为血液的运行动力主要是“气”,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因此,气的功能也属于心的范畴。老百姓说的“心气足”就是这个道理。

7、心开窍于舌,舌是心的关键门户。心功能的好坏立刻会反映到舌上,因此舌及其功能也属于心的范畴。这在现代临床上仍然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

8、心在液为汗。津液来源于血,清者为津,浊者为液,津被人体吸收,液则被人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排汗功能也属于心的范畴。现代医学也证实了血液具有运输养分(津的功能)和排出人体废物(液的功能)的两大功能。

9、心主神志。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导的,脑为元神之府,但其功能是归属于心的。比如我们说“心想事成”就是这个意思。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牵强,黄帝内经是为了凑数“五脏”,才把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比如临床上,心慌、心悸等心脏功能障碍的疾病,我们使用入心经的药物是有效的,而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的疾病,我们同样使用入心经的药物是有效的。

10、所以,中医的心,包括解剖学的心脏,但不仅仅是心脏。

黄芪: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或内蒙古黄芪的根。

药理作用: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2、提高肿瘤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水平,抑制肿瘤生长;3、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4、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能降低血压;5、有利尿作用;6、有抑制肾炎的作用;7、有降血糖作用;8、有抑菌作用;9、有保护肝脏作用;10、有镇静作用。

黄芪、人参、党参、茯苓、薏苡仁、白术等通常作为益气健脾中药。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