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脾功效与作用

1、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古代,白术与苍术统称为“朮”,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未对二者做详细的分类,那时候可能存在通用现象,本经中记载“朮,主风寒湿痹……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所谓风寒湿痹是人体受到外环境的风,寒,湿等邪气郁闭经络,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白术与苍术味道均是甘中泛苦,气味清香苦燥均具有除湿散邪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的配伍。痉病是指肌肉痉挛抽搐,可由多种原因造...

1、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古代,白术与苍术统称为“朮”,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未对二者做详细的分类,那时候可能存在通用现象,本经中记载“朮,主风寒湿痹……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所谓风寒湿痹是人体受到外环境的风,寒,湿等邪气郁闭经络,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白术与苍术味道均是甘中泛苦,气味清香苦燥均具有除湿散邪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的配伍。痉病是指肌肉痉挛抽搐,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常见的有热盛伤津,血虚风动,发病基础是津液不足,无法濡养肌肉经脉,导致经脉拘挛抽搐,白术可健脾胃,输送津液水分的分布,针对痉病属津液不足证;从气味来看,苍术味道胜过白术,具有辛辣香燥的特点,可发散风寒在表,迅速燥解脾胃湿滞,退除风寒感冒之发热,散出湿邪困脾,本经说到的除热作用以苍术见长。从味道来看,白术味甘而苦,炒后焦香,香气入脾,甘能补益,能健脾胃,促进食欲,消食健脾方面白术略胜一筹。综上所述,白术与苍术均入脾胃,可燥湿健脾,我将从脾虚与湿滞两个方面入手,谈谈二者的主要使用区别。★脾虚与湿滞互为因果脾胃位于脏腑的中部,按照五行分类,中部属土,所以中医常说脾土,土要均有一定的湿度和热量才能生长草木,孕育万物。这个过程就好比人吃下去的饮食,需要脾胃运化消化,吸收,再变化为气血供人体日常生理活动所需。脾胃运化饮食的前提是脾具有泌津液的作用,将水分津液供养给胃,以平衡胃的燥热。同时,胃内的热量输送于脾,防止脾过于燥热。这就是中医常说的“脾喜燥恶湿和胃喜润恶燥”。有些时候,因饮食不规律,过多的食用生冷食物,或情绪不畅,气滞于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饮入的水液停滞,不能输送到人体的脏腑组织,就会形成湿滞。这属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内生湿邪。生活环境过于潮湿,或在夏季湿气较重的环境,湿邪从外部侵犯人体,就会形成外源性湿邪。内生湿邪或外感湿邪,均会引起脾胃运化失调的表现。内生湿邪源于脾胃虚弱,多是慢性长期的发病过程,以腹胀便溏,饭后加重,四肢乏力,形体浮肿肥胖,舌淡苔白腻,脉弱为主。外感湿滞多为急性发作性病证,以感受湿邪后,脾胃受到湿阻,升降失调,表现突发的恶心呕吐,周身疼痛困倦,头脑不清,腹泻,湿邪在表可出现发热无汗,舌淡苔白腻,脉浮滑。

因于湿,头如裹——《黄帝内经》

2、因于湿,头如裹——《黄帝内经》

3、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清《本草崇原》

4、赵尹好食生米而生虫,憔悴萎黄,不思饮食,用苍术米泔水浸一夜,锉焙末,蒸饼丸米汤下而愈——《冷炉医话》

5、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1、一、熟地黄:甘,微温。人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补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有多种炮制加工品,主要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功效略有不同:

2、熟地黄:生地黄经过黄酒炮制后,药性由寒转温,味道由苦转甜,功效由清转补,主补阴血,并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用于血虚证。

3、炒熟地:系熟地黄片炒至微焦为度入药者。功效与熟地同,咪甘性温,腻性稍减,宜用于温补方。

4、熟地黄炭:系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炮制方法用炒炭方法和煅炭方法。炮制为增加止血作用。功能滋阴养血,补血止血。用于咯血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肠风下血兼血虚者。

5、姜制熟地黄:系熟地用鲜生姜汁和水适量喷匀后,微炒至姜汁吸干而入药者。古时多用,现已少用。各种痰湿不利者,需用熟地而嫌其滋腻时当采用本品为好。

6、砂仁拌熟地:系熟地片用砂仁末拌和至表面均匀挂有药末而人药者,此可防其性腻。今之医者为防其性腻,往往临证用熟地时,于方中适加砂仁而代之。

7、二、黄精:甘,平。入脾、肺、肾经。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咯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黄精又分制黄精与酒黄精:

8、制黄精:古代医家认为,黄精生用刺激咽喉,故大多经蒸制后入药,称熟黄精,亦称制黄精。尤以九蒸九曝后呈黄黑色、味甚甘美者最佳,称乌黄精或甜黄精。蒸制后既消除了对咽喉的刺激,又加强了补益作用。

9、酒黄精:系净黄精洗净后用酒拌匀,隔水炖制;或与酒、黑豆等辅材一同蒸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又称炙黄精。酒制可助药力而通经络,适用于肾虚精损、血脉不和之骨节疼痛,筋骨软弱者;亦可配伍秦艽、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药治疗风湿痹症之肾虚者。另外,黄精一药性较滋腻,易助湿邪,酒制后得酒之辛散,补而不腻,为脾虚者所宜。

1、农村有一种含有“鸡屎”味的中药材,臭出新高度,但是却可以用来煲汤吃,对人体有许多好处。

2、对于鸡屎藤大家可能没有什么了解,更多的是听过鸡血藤,鸡屎藤不是鸡血藤,可不要搞错了!鸡屎藤是茜草科的植物,属于消食药,而鸡血藤是豆科植物,属于活血化瘀药,功效上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但都是藤本植物。

3、鸡屎藤在我们南方很常见,一般长在山坡上,攀附其他植物生长,或者在石头上,全草入药。关于鸡屎藤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叶子揉搓过后,散发出浓浓的鸡屎味,让人避而远之,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做“臭藤”,遇到它的时候不要弄破它的叶子,不然身上都会有鸡屎味。中药上面是叫鸡矢藤,我想叫这个名字大家更容易接受些,不然说鸡屎藤,心里总有阴影,吃起来总想着鸡屎的味道。

4、那么鸡屎藤有那些作用呢?它可以当做食材,也可以入药,一起了解下。

5、鸡屎藤这个药材很奇特,有些地方也管它叫做“土参”,原因是拿它的根部与鸡肉等进行煲汤,正如《生草药性备要》所说:“煲肉食,补虚益肾,除火补血”,来达到消食健胃、补气血的效果。

6、它的叶子也能食用,在广东省,人们出去野外游玩看见鸡屎藤的时候,会把鸡屎藤采回来,将它的叶子洗干净,用石磨磨碎,再与糯米一块磨粉,加之红糖、水,并加工成粉饼,叫做“鸡屎藤饼”。这有点像我们广西用艾叶做成的“艾粑粑”,这两者都是用中药制成的美食。

7、又有人好奇不是说有鸡屎味吗,做成食物怎么吃得下呢?确实也是,没吃过的人,第一印象就是鸡屎味,难以入口,到吃过的人可能知道,鸡屎藤只是捣碎的时候有一股臭味,经过烹饪以后,鸡屎味就不存在了,而是一股清香。

8、鸡屎藤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可用于食积,小儿疳积。

9、鸡屎藤归脾、胃经,对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具有很好的了效,常与麦芽等消食药配伍使用;还有小儿疳积,这个问题应该大多数家长比较头疼,小孩子就算吃饭了,身体也是比较消瘦,营养不良,可以鸡屎藤的根部与猪肚一起炖服。鸡屎藤这个功效与我们常见的鸡内金是一样的。

10、鸡屎藤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热痰咳嗽。

11、咳嗽有分为热咳和冷咳两种,鸡屎藤属于寒性物质,可用于热痰咳嗽。用于热痰咳嗽的还有枇杷叶、瓜蒌皮等药材,可与他们同时煎煮,增强药效。

12、鸡屎藤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毒泄泻、咽痛等。

13、在农村的朋友可能更知道这一方面的利用价值,夏季都会摘他回去煮茶饮用,达到清热降暑、止泻的效果。平时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也适合饮用。鸡屎藤也可以外用,比如被烫伤、毒虫咬伤,可以用鸡屎藤新鲜的嫩叶捣碎了敷在患处,能解毒、止痛。

14、鸡屎藤还具有止痛的功效,可用于多种痛症。

15、鸡屎藤止痛的功效是其他消食药所没有的,这里所说的多种痛证,就是指胃痛、痛经、肾绞痛、风湿骨痛等等多种痛症。我们哪里的老人以前就是上山找鸡屎藤回来煮水泡脚治疗风湿骨痛,对于产后分娩疼痛,或者女性痛经,都可以用它来煲鸡汤喝,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健脾开胃。临床上常用它加工制成注射剂或者酊剂,这样效果较好。

16、总的来说,鸡屎藤这个名字不好听,但是看人看事物都不能看片面的,鸡屎藤不管是作为食材还是药材,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看见的话可以摘点回家,以备不时之需。

17、以上就是小朱的分享,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的话,不妨分享点赞。关注小朱,带你学习更多草药。如需药用,请向医生咨询。(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