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子米酒功效与作用

不是,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又叫黍子,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黍子米和酒曲做酵头,可能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我们这儿叫曲子,一般夏天做,就是用于发酵米酒或者酿酒所用的。首先把5斤黍子米碾成米粉状,然后用4两辣蓼花晒干粉碎成末,桔树叶20克,田边草20克,月桂叶20克,竹叶2...

不是,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又叫黍子,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

黍子米和酒曲做酵头,可能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我们这儿叫曲子,一般夏天做,就是用于发酵米酒或者酿酒所用的。首先把5斤黍子米碾成米粉状,然后用4两辣蓼花晒干粉碎成末,桔树叶20克,田边草20克,月桂叶20克,竹叶20克晒干粉碎成末,把捣碎的各种草末拌入黍子米粉中,加入37度的温水搅拌均匀,把先准备的老酒曲碾成粉末,让这些小面球在粉末中打个滚,在竹筐里铺好干净的稻草,把沾了酒曲粉的面球一个一个摆上去,中间要有一个面球的距离,上面盖上薄薄的稻草,再盖上塑料膜,盖好后,放在气温20-28度避光的室内,要观察温度和塑料布上的水滴,千万不可温度过高,温度不能超过30度,如果太高就要掀开塑料布,以免烧坏酒曲,24小时后,小面球长毛了,就是菌丝了,就可以掀开塑料布,放在阴凉处晾着,过一天后再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即可。酵头就做成了。酵头可以酿酒,可以做米酒。

将糯米用水浸泡半天,然后把糯米滤干水分,用一个木制的外形如桶的专门器具或者一个透气的布袋,隔水把糯米熏熟。这样蒸出来的饭干,外观上看去还是像生糯米,但实际上已是熟米饭了。

客家人通常把酒曲叫“酒饼”,上面生存有大量的霉菌,是用来使饭干发酵用的东西。酒饼中所含的酶制剂能将谷物原料——也就是糯米饭干糖化,酵母再把糖分发酵成酒。

酒饼可在市场上买到,但许多客家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自己制造酒饼。客家人是这样自己制造酒饼的:到野外采来十多二十种野草,在太阳底下晒干后放到锅中煮烂,把谷子磨碎后,用煮出的汤水搅拌搓成团,盛到竹匾中压实抚平,再放到干燥阴暗处发酵。一个晚上后,米团上会长出菌毛,第二天拿到太阳底下晒干,晚上再放回阴暗处让它继续发酵长菌毛,然后再晒干。如此反复三四次后,用刀把已非常干燥的米团切成小块保存好,这就是“酒饼”。酒饼是糯米发酵的关键,所以酒饼对酿出的酒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谁家的酒饼做得好,还能声名远扬,许多人寻求购买。

上酒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然放凉饭干后将其盛入一个大缸中,把酒曲调成水溶液,均匀地洒到饭干上。另一种用冷水淋浇饭干使之冷却,再将酒曲研磨成粉末,均匀地洒在饭干面上。

上好酒曲,把缸密封盖好,等着饭干发酵出酒就行了。在缸中把饭干压实的同时,通常还在中间压一个凹下去的窝坑,称为“酒井”,再在酒井中撒一些酒曲。饭干发酵出酒后,都会流到“酒井”中。

一天后饭干就开始发酵了,饭干慢慢变得松软并出酒,在“酒井”中舀酒试尝味道。夏天天气热,温度高,一般7到10天左右就可出酒完毕。冬天天气冷,则要半个月左右时间。30度左右是最适宜酒曲发酵的温度,如果温度不够,还要在缸外加盖几层厚毛巾厚衣服什么的。

直接从饭干发酵流出来的酒,客家人叫它为“娘酒”,也叫酒娘、酿酒、酒酿、老酒,颜色较深,酒味清醇浓香,耐存放。娘酒的出酒率约是1.2,也就是1斤糯米蒸成饭干发酵后,最终可酿出1斤2两的酒。

如果连酒糟带娘酒一齐加水兑冲,再滤去酒糟,这种兑了水的黄酒叫“水酒”,酒色浑浊一些,酒味没有娘酒那么浓香,但是口感更柔顺。水酒的兑水量通常是1∶2.5,最终的水酒成量约是原料糯米重量的3.5倍左右。要是添加的水高过这个标准,那就真的是“酒淡如水”,是名符其实的“水酒”了,这是奸商才比较喜欢干的事情。

因为水酒兑有水,所以一定要经过加热煮沸才可饮用。常见的热酒方法是,把酒盛入一个陶土烧制的酒坛子,用谷壳、锯末、碎木等围绕在酒坛周遭,点着这些杂物后用暗火慢慢地煮酒坛子,这个过程叫“炙酒”、“温酒”。客家人家的门前庭院,生火炙煮着一两个酒坛子的情景是常见的。如果是卖酒的小酒坊,那更是几十个酒坛子长年累月不断火。炙酒、尝酒,那可是一个叫人温暖而快乐的事情。如果嫌这样炙酒麻烦,或者没有这些炙酒条件,直接把酒盛入煲中用炉火煮开也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