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荛》相关词语

  • 借指浅陋的见识。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三: “余自愧在军中无所赞画,唯此一节,稍可附于刍荛之一得。” 参见:○刍荛...

    2024-08-15

  • ①借指地位卑贱的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志,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②地位微贱者的言论。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二: “钦惟我皇上临御大宝,求治若渴,不弃刍荛,多方容纳,唯恐言路阻塞。”③对自己的诗赋的谦称。唐徐...

    2024-08-15

  • 借指平民百姓。宋陆游《小舟过御园》诗: “圣主忧民罢露台,春风别苑昼常开。尽除曼衍望龙戏,不禁刍荛雉兔来。” ●《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囿(you): 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刍荛(churao): 割草打柴的人。雉(zhi)...

    2024-08-15

  • 见“刍荛之言”。姚雪垠《李自成》2卷37章:“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供将军斟酌可否。”...

    2024-08-15

  •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音ch ro)割草打柴的人。“刍荛之言”,即草野之人的言论,多用作谦词。亦省作“刍言”或“刍议”。宋.李清照《上工部尚书胡公》诗:“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偏正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山野老百姓的言论。也...

    2024-08-15

  •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音ch ro)割草打柴的人。“刍荛之言”,即草野之人的言论,多用作谦词。亦省作“刍言”或“刍议”。宋.李清照《上工部尚书胡公》诗:“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偏正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山野老百姓的言论。也...

    2024-08-15

  • 见“刍荛之言”。姚雪垠《李自成》2卷37章:“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供将军斟酌可否。”...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