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缩砂仁(砂仁,春砂),(附;砂仁壳,砂仁花)。

砂仁配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缩砂仁果实内的种子。主产于广东、广西。以广东阳春出产的较好。

[性味,归经]辛,温。气芳香,入脾,胃,肾经。

1,行气健胃;用于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等症。取本品味辛能行气,芳香能健胃,并有止痛作用,多与陈皮,木香,枳壳等同用。

2,化湿止呕,用于脾胃湿滞引起的脘闷呕恶诸证。取本品芳香能化湿,和中以止呕,多与半夏,霍香等同用。

3,安胎;用于妊娠呕吐,胎动不安,但因眙靠母体气血以营养,故临床上多与补气血,补肾药,如白术,桑寄生,杜仲等同用。

此外,木品有与补益药同用,取其行气以健胃,使补而不腻。

[用量,用法]1.5~4.5g。本品含有挥发油,气芳香,入湯剂不宜久煮,须后下,以免减低药效。

砂仁壳,砂仁花,功效与砂仁相同,但药性略减,力较薄弱,砂仁花并能降肺气,故治喘咳尤良。

1,据化学分析,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龙脑,右旋樟脑,龙脑乙酸酯等)。

2,据药理研究,本品所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并可排除消化道内的积气,故障能行气消胀。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主产于安微,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脾,胃经。

1,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泄泻或呕吐,体倦食少,四肢无力,常配党参,茯苓,灸甘草等同用,如理中湯。

2,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常配黄芪,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3,健脾燥湿,用于脾虛水湿停溜的肢体肿滿,小便不利,妊娠期足肿,及湿痹,痰饮等证,取本品甘温益脾胃之阳气,苦温燥脾胃之寒湿,脾喜燥而恶湿(白术正为脾之所喜),故为补脾燥湿之要药,脾主运化,得阳始运,白术主补脾阳,故对于脾阳不振,运化失职而出现的水肿,泄泻痰饮,痞滿及湿痹等证,均可应用,白术配党参,茯苓,治脾虚泄泻,配干了姜,半夏,治胃虛寒呕吐,配茯苓,猪苓,泽泻,或桂枝,茯苓,防己,治肢体肿滿;配黄芪治表虛自汗,配半夏,茯苓治痰饮;配积实治痞滿。这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适当配伍,以提高疗效。

1,白术品种很多,一般分为白术,于术,冬术三种;于术产于浙江潜,补脾益气的功效稍胜于白术,但燥湿的作用则不及白术,冬术为冬令采集的白术,又名生晒术,苦燥之性较少。

2,本品味苦性温燥,凡阴虚火旺者不宜用。

1,白朮,山药都能补脾益气,白术味甘兼苦,性略温燥,主补脾阳,并能燥湿,故脾虚泄泻,水肿,痰饮,湿痹等,多用白.朮;山药性味甘平,质润多液,主补脾阴,并能益肺滋肾,常与滋阴药同用,凡虛劳,消渴,遗精,带下等,多用山药。

2,据化学分析,白朮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并含有卫生素A。

3,据药理研究,白术有利尿作用,其利尿可能是由于抑制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分重吸收的结果。同时,实验证明白术有轻度降血糖作用。

从以上两种药性分析;即有相同作用,又有较大差异,乃是两种属性药物。谢谢提问,仅作参考。

1、一、熟地黄:甘,微温。人肝、肾经。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补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熟地黄有多种炮制加工品,主要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功效略有不同:

2、熟地黄:生地黄经过黄酒炮制后,药性由寒转温,味道由苦转甜,功效由清转补,主补阴血,并可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的作用,用于血虚证。

3、炒熟地:系熟地黄片炒至微焦为度入药者。功效与熟地同,咪甘性温,腻性稍减,宜用于温补方。

4、熟地黄炭:系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炮制方法用炒炭方法和煅炭方法。炮制为增加止血作用。功能滋阴养血,补血止血。用于咯血吐衄,便血尿血,崩漏,肠风下血兼血虚者。

5、姜制熟地黄:系熟地用鲜生姜汁和水适量喷匀后,微炒至姜汁吸干而入药者。古时多用,现已少用。各种痰湿不利者,需用熟地而嫌其滋腻时当采用本品为好。

6、砂仁拌熟地:系熟地片用砂仁末拌和至表面均匀挂有药末而人药者,此可防其性腻。今之医者为防其性腻,往往临证用熟地时,于方中适加砂仁而代之。

7、二、黄精:甘,平。入脾、肺、肾经。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咯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黄精又分制黄精与酒黄精:

8、制黄精:古代医家认为,黄精生用刺激咽喉,故大多经蒸制后入药,称熟黄精,亦称制黄精。尤以九蒸九曝后呈黄黑色、味甚甘美者最佳,称乌黄精或甜黄精。蒸制后既消除了对咽喉的刺激,又加强了补益作用。

9、酒黄精:系净黄精洗净后用酒拌匀,隔水炖制;或与酒、黑豆等辅材一同蒸制后切片晒干入药者,又称炙黄精。酒制可助药力而通经络,适用于肾虚精损、血脉不和之骨节疼痛,筋骨软弱者;亦可配伍秦艽、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药治疗风湿痹症之肾虚者。另外,黄精一药性较滋腻,易助湿邪,酒制后得酒之辛散,补而不腻,为脾虚者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