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的作用与功效

1、在君权神授的时代,古代君王热衷于封禅、封圣,就是与神仙搞好关系,从而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诵经的作用与功效

2、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许多帝王曾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举行过封禅大典。其中就以泰山的次数最多且影响最大,从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先后有六位皇帝在泰山封禅十次,其中汉武帝在泰山封禅高达六次之多。武则天在还是皇后的时候,就跟随唐高宗在泰山封禅,自己称帝后又在嵩山封禅。

3、帝王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封禅,无非是在向天下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性。但是自宋真宗之后,在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跑到泰山封禅,一下子拉低了泰山封禅的档次,历代帝王也就不在前往泰山封禅了。

4、因为只有神仙、圣人才能进行封圣,这也就变相的向世人表示帝王不是凡人。中国古代社会中,被帝王封圣的有许多人,其中孔子就被封为文圣人,关羽被封为武圣人。

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帝王通过封圣,为自己的统治对象树立榜样,达到稳定自己统治的目的。比如“圣”的繁体字就是由“耳”“口”“王”三字组成,意思圣人就是以“耳”体察天道、明自然之理,以“口”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以“王”统率万物。既然圣人的作用这么大,作为帝王为什么会不积极树立圣人典型呢。

1、元朝时皇室应该还是以蒙语为主,因为当时的民族等级隔离十分严重。当然也一定会有汉语使用的存在,但那只是少数情况。

2、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在老营斡难河源(也称敖嫩河,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之西),立九脚白旄纛,被推举为全蒙古地区大汗,于是“蒙古帝国”或“蒙古汗国”载入了史册。成吉思汗终于使南北大漠不同的语族、民族、部族统一起来了。

3、这次统一,决不仅是形式。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的强大,使大漠南北各族各部落对“蒙古”产生了新的认识,感到作为蒙古人是光荣高尚的,因此积极主动地用“蒙古”标榜自己的族属,在统一政权管理辖下,使用了共同的语言,进而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并逐渐加强乃至升华。

4、蒙古地区,在万年历史的长河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和契丹等民族依次在此建立政权。但随着政权的瓦解,这些民族也就慢慢消失被融化了。然而蒙古作为大漠南北的主体民族后,却越来越巩固,并且结束了北方诸民族在此演化、嬗递(注:嬗音善,嬗递即变更之意)。这当然有诸多因素,但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这个民族有了文字。

5、蒙古族最初没有文字,同我国其它兄弟民族一样,也经历过刻本、结草、木契和在兽皮兽骨上画画等记事的阶段。蒙族文字最初于成吉思汗时代学习借用维吾尔字母拼写,其后八思八以藏文字母为原型,创造了“蒙古新字”。十四世纪初,蒙古族搠思古斡节尔改革古蒙文,使文字定型为今日中国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字(注:“八思八”:《元史》载:“帝师八思八,土番萨斯伽人,七岁诵经数十万言,因名八思八。”按:即神童、圣童)。

6、元世祖忽必烈缔造了大元帝国(公元1260年),其境内藏、汉等族都有文字。为了确保蒙古贵族对国内施行治理,必须创制能够记写各民族语言的新蒙古族的文字。忽必烈于中统元年尊西藏佛教萨斯迦派喇嘛八思八(也有写作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玺印,命制新字。

7、八思巴名罗追坚赞(公元1236年生1280年卒)1244年随其叔父功嘉坚赞来到凉州阔端王府,并于1244年觐见忽必烈,新蒙文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制成,诏颁行天下,但八思八字在蒙古人集中的岭北行省和伊儿,金帐等汗国宫廷中并未真正使用,其实用范围主要是元朝朝廷上。如圣旨、懿旨、令旨、法旨、经文、牌符、禁约榜等(注:是元代官方保护寺庙的一种文件)。元后灭亡,蒙古贵族退回草原后,八思八字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作为昔日大国国字的一种文字传统,它没有被遗弃,北元蒙古朝廷中仍继续用方体字制造印玺,仍有蒙古贵族用八思巴文刻制碑文。

8、蒙元时期,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上层蒙古族普遍地学习汉字汉文,研究汉族历史文化,接受汉族儒学的教育,进而有颇多的蒙古族文人操汉文进行文学创作。蒙古族文化是兼容并蓄、开放吸收的文化传统。以忽必烈为首的,他们既大力延揽汉族名士硕儒,让其讲解汉文历史、典籍,从长远考虑让蒙古族青少年学习汉文化、致使蒙古族上层精通汉文汉字者日益增多,其中汉文创作诗歌、散曲、杂剧等多使巨臣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