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的作用与功效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运输的作用与功效

一、铁路在全国综合运输网络中起着担纲作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大量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铁路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的1/3以上,完成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它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且兼具安全、经济、便民、实惠、全天候运输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也决定了其在我国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举例:从西安到甘肃天水市328公里坐普快火车才需25块钱,而从南二环到西安火车北站乘出租车还要近40多元。

所以,铁路是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一种交通工具。从有关统计数据也不难看出,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主要由铁路来承担。目前,铁路承担了全社会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保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这次雪灾中,仅太原铁路局的大秦线煤炭日运量即达到100万吨以上,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电煤供应的燃眉之急。因此说,发展铁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有了很大发展,但铁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我国综合运输网络中的担纲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难以替代的。

一方面,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产业分布不对称,决定了铁路在能源、原材料运输中的作用是其他运输方式不可代替的。我国的能源与原材料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大宗的、长距离货物流,陆路运距一般都达800~1000公里以上,甚至2000公里以上,至沿海港口的运距一般也都在500~700公里以上。铁路最显著的特点是载运质量大、运行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即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货物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是最适合我国经济地理特征的区域骨干运输方式。

另一方面,铁路在我国中长途旅客运输的主力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我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间、城市间的人员流动基数大,而且出行距离长,交通费用支出较大。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总体达到小康,但收入水平还是相对很低,交通费用对人们的出行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现有的客流群体中,外出打工求职者、学生、中低收入人员探亲和旅游、个体小型商贸经营者所占比例很大,他们对交通费用的承受能力都相对有限,出行一般首选铁路。在时间速度方面,铁路通过六次大提速,在途时间显著缩短,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了“夕发朝至”、“一日或几小时到达”,是中长途旅客运输以及大流量、高密度城际旅客运输的骨干力量。特别是随着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铁路的服务质量和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高,这种比较优势更加明显,使铁路成为越来越多的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

有关数据进一步显示,铁路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土地占用方面,完成单位运输量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铁路仅为公路的1/10左右;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铁路用交通行业不足1/6的能源消耗,完成了全社会1/2的工作量;在保护环境方面,铁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排放是最少的,尤其电气化铁路被公认为是清洁、环保型交通工具。近年来,铁路系统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去年,铁路运输工作量比2002年增长了44.9%,而能耗总量仅增长了10.1%,单位运输工作量能耗下降了2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21.8%,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了9.5%。

由上述数字谈到铁路在提高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及发展的战略思想时,可以看出我国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确定在资源、环境的限制因素下,合理地规划和构建与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综合运输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世界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极度发展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负面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从我国资源有限、客货运输强度大的具体国情出发,更多地发展铁路、引导人们更多选择铁路运输方式是减少资源占用的有效方略。

我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无论是从国家可持续发展,还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都必须加快铁路发展,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铁路运输可以更有效地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发展铁路可以更好地减轻交通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经济起飞必须投入的社会先行资本。铁路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加快欠发达地区的铁路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些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缩短与中心城市和全国市场的距离,增强对外部资金和技术进入的吸引力。同时,降低当地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为公平的发展机会,提高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福利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今后,要从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快铁路的发展速度,提高客货运输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加速实现我国的铁路现代化。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铁路大发展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勾画了铁路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当前,铁路正处于历史性的建设高潮之中,到2012年底目前在建的一大批客运专线将陆续投入运营,客货分线逐步实现,铁路运输能力会有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再奋斗8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任务,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全面建成,我国铁路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适度超前。到那时,铁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出来。

1.优点:公路运输是一种机动灵活、简捷方便的运输方式,在短途货物集散运转上,它比铁路、航空运输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尤其在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中,其重要性更为显著。主要优势在于灵活性强,公路建设期短,投资较低,易于因地制宜,对收到站设施要求不高。

2.缺点:公路运输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载重量小,不适宜装载重件、大件货物、不适宜走长途运输;车辆运行中震动较大,易造成货损货差事故,同时,运输成本费用较水运和铁路为高。所以一般仅限于距离短途运输。

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承担短途客货运输。现代所用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因此,公路运输一般即指汽车运输。在地势崎岖、人烟稀少、铁路和水运不发达的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起着运输干线作用。

公路运输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初期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走向发展的阶段,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并进入长途运输的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路运输发展迅速。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又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使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周转量的90%左右。

1、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2、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

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铁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也是走集约式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有效运输方式。

4、铁路在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煤电油运紧张形势。

铁路顾全大局,千方百计挖潜提效,全力保证了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充分显示了铁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铁路运输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实现了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苦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