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1、中药互相作用在中医就是中药配伍问题,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用药讲究配伍禁忌,因此准确掌握药物的互相作用至关重要。古代医家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中药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2、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即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的时候使用。

3、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4、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5、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6、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

7、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8、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9、中药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使用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让药物配合发挥更好的疗效,避免禁忌,以防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中药的药性功用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配合在一起应用,配伍能够利用药物的性能,达到协同、拮抗等作用,能够增强疗效,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甚至扩大用药治疗的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

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有些有毒作用的药物,单味应用也不安全,所以要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应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所谓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的将两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在使用两味以上的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与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

单行:即单方不用辅也,单用一味药就可治愈单纯疾病。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症。

相须: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等。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应用,而以一味药为主,另一味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茯苓能提高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等因此相使配伍的药物必须依据药物的性能功效强弱、病情、治疗目的来确定主辅关系,达到配伍目的。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天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见,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之间相互对峙而言的。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症候有关,并非所有所治症候都相恶。

相反: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3.君臣佐使: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药的主要形式。在七情配伍的基础上,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君臣佐使”是药物在方剂中的组方原则。

十八反,十九畏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学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可以合用,但一般来说,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我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需避免盲目配合应用。